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愛河的源頭之探索

愛河的源頭之探索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愛河的源頭之探索

本文從清代、日治、戰後的方志、田野調查以及地圖等,分析史料中的記載,探討愛河的源頭。

從清代的《鳳山縣採訪冊》可知船仔頭港源於仁武鄉八卦寮陂,兼受下草潭漏水,此為愛河之源頭,現址為信義巷底的陂塘至北屋社區的陂塘。八卦寮陂原有面積大,有活泉而水量充沛,故船仔頭港曾有渡口而可行舢舨。隨著人們的貪婪開發,填平陂塘以建屋,八卦寮陂面積不斷縮小,且現存陂面被圍以堤岸,分隔成數個池塘,故水量日益減少,船仔頭港已無法行舢舨。現今政府雖重視愛河整治,並舉辦多元活動,但對於愛河的發展史卻不慎熟悉,如可了解其河川發展史,當能讓市民對愛河有更完整的認識。

從上述可知愛河自清治時期開始,經過幾百年的人為開發後,隨著不同時期的發展,陂塘間的關係逐漸混亂,導致記載混亂,藉由考證而釐清愛河源頭,當有助於高雄縣市民眾理解愛河的河川發展史。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管理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撰寫者
莊忠山
創作者
莊忠山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出版日期
2004/12/15
ISBN
1025-5893
媒體類型
文件
出版者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