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先嗇宮」建立於1755年(清乾隆20年)。「先嗇」的意思為「八臘」之首—就是神農之神;「嗇」就是農業事務的意思。古代有所謂的「八臘之祭」,祭拜的對象,就是八種農事之神,所以每逢農事完成的時候,都有「祭八臘」的宗教儀式。
先嗇宮又名「五穀先帝廟」,主祀神為「神農大帝」。神農大帝也被稱為「先帝爺」、「五谷先帝」、「藥王」與「開天炎帝」……等,也因為神農大帝是屬於上古時代傳說中的人物,所以在祂的神像造型上,是身穿用草編織而成的衣服,手裡拿著稻穗以及藥草,表示祂對於「農業」和「醫藥」方面的貢獻。
因為神農大帝對於後世的貢獻十分多元,所以在廟中可以看到祂有「紅(赤)面」、「綠面」以及「黑面」三種造型。「紅(赤)面」代表神農大帝教導百姓放火燒野草,製作農具,種植五穀;「綠面」則指神農大帝在教導民眾耕作之前,不得飽食且終日親嘗百草,所以「面有菜色」;「黑面」則代表神農大帝在親嚐百草的時候,因為誤服有劇毒的藥草而中毒,因而全身發黑。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