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支亞干的山蘇產葉

支亞干的山蘇產葉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支亞干的山蘇產葉

Sruhing山蘇是過去太魯閣族人上山行獵時,採集食用的野菜之一,偶而會採集下山帶回家吃,除了食用之外,Sruhing因為葉片肥大,行獵或工作時,也會採集作為臨時休憩所Biyi的屋頂遮蔽物。Biyi BrayawBiyi Sruhing…(姑婆芋搭建的工寮,山蘇搭建的工寮就是一首太魯閣族部落普遍傳唱的古調。


山蘇原來生長於大樹上,到了1990年代初,突然風行花東地區,部落有一說法是日本人偶然來台旅遊,吃到山蘇特別喜歡,於是許多餐廳紛紛推出山蘇料理,山蘇也從野生採集到密集性地規劃種植,成為近代許多花東部落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山蘇喜濕冷,很適合花蓮近山的太魯閣族居住區種植,以支亞干部落為例,就有高達30公頃的土地均種植山蘇,部落普遍種植山蘇的方式,整地種苗時,留下大樹作為遮陰,山蘇若經陽光直射,嫩葉容易老化及黃化影響品質。其次,待植株成熟後,幾乎很少灑除草劑和添加肥料。


因為部落許多農人都有種植山蘇,形成Snbaruxsntuku換工機制,農人將勞力集體分配與交換,降低物農成本,「山蘇班」是部落其他人常稱呼這個共作團體的稱號。

Iyang的山蘇田約4甲,她回憶剛種植的時候,每台斤價格約8090元,現在價格降到30元左右,無法再請工人,現由家族自行管理。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支亞干的山蘇產葉 / 撰寫者:劉尉楷 Pihaw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花蓮縣萬榮鄉西林社區發展協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50210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花蓮縣萬榮鄉西林社區發展協會
別名
鳥巢蕨
撰寫者
劉尉楷 Pihaw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所屬族群說明
太魯閣族
保存者/保存團體
蘇英艷 Iyang Pisaw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