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觸口

觸口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影像中央吊橋為觸口地久橋,橋旁寺廟為龍隱寺,龍隱寺後方吊橋為天長橋。觸口為進入阿里山區的最後一個平地聚落,為八掌溪自山區流出平地的谷口位置,此地又恰為觸口斷層崖所在,形成落差極大的崖壁,其兩側壁高聳,夾峙八掌溪,猶如兩牛相觸般險峻,故而得名。此地是八掌溪從山地接平原的谷口地,在此形成曲流,係因八掌溪的河階地形,故依此上下游的位置形成上有天長、下有地久的兩座橋。天長、地久兩座吊橋是以往由觸口通往山區必經之橋,溪流下游為地久橋,天長橋在上游,兩橋於昭和12年(1937)落成,以慶祝天長節和地久節而命名,為日治時期官方向昭和天皇、皇后祝壽所興建的紀念物。地久橋旁為龍隱寺,寺內供奉濟公,1990年8月開工建廟,於1991年10月24日內殿結構初步完成先入安座,寺前有一大型停車場,目前是前往阿里山遊客中途的休憩景點。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438787
所在地-經度
120.606062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江復正、趙瑜玲,《逐路細說臺18線:阿里山公路的古往今來》(嘉義: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五區養護工程處,2013);陳美玲,《臺灣地名辭書卷八嘉義縣(下)》(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年)
撰寫者
陳威潭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