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臺北內湖的芳茂藥行,是臺北碩果僅存的百年中藥老店之一。成立於清朝時期的芳茂藥行,由第一代「藥店王」謝金玉(1872-1947)主持。據謝家祖譜記載,謝金玉家族來自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謝金玉的醫術,傳承於同樣來自唐山的舅舅。目前芳茂藥房店內,仍完整保存謝金玉自清朝時期,從舅舅處承繼而來的藥櫃與藥檯,以及精巧的清朝青花瓷藥罐。芳茂藥行原址為土角厝,現今仍保有舊貌,當年,因老宅空間不敷使用,於是花兩萬元購置新地,自1959年開始興建,1961年落成,將芳茂遷至現址(老宅與現址距離,步行約三分鐘)。
謝金玉在內湖一帶懸壺濟世,除了中醫藥,也懂青草藥,若病證稍輕者,則無償提供青草藥給患者使用;若貧病者求診,則分文不取,因此醫名與醫德遠揚。謝金玉因名字內有「玉」字,似「王」字,鄰里簡稱其為「藥店王」,稱其妻謝林綢(1877-1974)為「王嬸婆」。藥行分工上,由謝金玉負責採藥,謝林綢分擔炮製藥材的工作,不僅懂得藥理,謝林綢更肩負替鄰里婦女接生的重責。謝金玉擅長的科別為婦科與外科。特別為人稱道的藥方有 : 專治痢疾的萬應散,與治療不孕聞名的「種子保生方」。謝金玉留下許多親筆抄寫的醫學、五術類書籍,以及碧山巖開漳聖王廟的藥籤簿。除了文字外,手抄醫書內,也有其親筆繪製的人體結構圖。第二代謝水田(1898-1972)承繼家學,並另立其長,據聞,他的「安胎符」特別有效;第三代謝振祥(1930-2012),結合父親與阿公所學,除了行醫施藥外,對符籙之法亦有心得。曾替「著猴損」的孩童畫符施療(「著猴損」指孩童面相尖瘦似猴,影養不良貌)。第四代則由謝振祥長子謝明榮之妻,林麗華繼承。原為公務員的林麗華,在1981年嫁入謝家後,因為公公謝振祥堅持要她繼承藥行,只好從頭開始,潛心研修。從醫理知識到藥材炮製,秉承家訓,從手工炒切到曬藥,以最嚴格的標準,將所學傳授其子、媳,也就是芳茂的第五代謝一弘與妻子李婉琴。對第五代而言,繼承祖傳的優勢外,如何與時代接軌,開創新局,則是新一代的責任與挑戰。
透過芳茂藥行的百年家族故事得以知悉,一脈相傳的芳茂,從清朝至今,仍秉持最傳統的古法家學,服務鄰里。原來,不變的古法其實最講究的,不僅是靈丹秘方的傳承,而是代代相傳、不厭繁瑣,事在人為的醫者仁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