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6日,台、日雙方分別成立「Paper Dome台灣再生計畫推動委員會」,期許透過此計畫開啟台灣、神戶社區重建交流的大門。整個拆遷及海運的費用由日方負責,而台方則負責再生興建的資金。
這1年6月23日,Paper Dome的建材搭乘「國家號」從神戶港出發,6月28日抵達台灣台中港。8月5日,運進埔里存放在閒置的農業冷凍倉庫裡。這期間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幾經評估,確認再生位址落腳在桃米桃源國小對面、塗龍雄先生的土地上。
8月起,再生工程開始基地測量、地質鑽探和整地作業。9月30日,「新故鄉」在台北召開記者會,廖嘉展董事長(右4)、921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右3)、陳亮全教授(右2)、邱文傑建築師(左2)以及日方代表垂水英司(中)、天川佳美(左4)和夫婿天川雅晴(左3)一同與會,正式對外發布Paper Dome移築台灣再生的訊息。
扮演台日震災重建交流重要橋樑的垂水英司期許地說:「Paper Dome充滿著許多人對於社區營造的期望之下,來到台灣展開重生,也希望能將這些對社造的期望,傳達到更多人的心中。」
記者會之後,Paper Dome在台灣,媒體習慣稱它為紙教堂。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