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萵苣,屬於菊科萵苣一種,西元1999年由中國引進台灣南部種植,兩千年後就已經流行全台,目前全台各地都皆有種植,是台灣人經常食用的蔬菜。台灣過去俗稱「大陸妹」,其名稱由來跟台語的誤傳有關,最初剛引進時,台灣人並不知道如何稱呼這種蔬菜,但因口感與「本島萵苣」相似,本島萵苣俗稱A菜,閩南語又稱妹仔菜 (me-a-tshai),因此當時人們以閩南語稱福山萵苣為「大陸妹仔菜 」,後因太過饒口而被簡稱為「大陸妹」。
但因為「大陸妹」有歧視上的問題,西元2017年6月,由北藝大學生發起「大陸妹正名運動」,希望將「大陸妹」這個俗稱,改為正式的名字「福山萵苣」,當時這項活動受到台大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李明璁的支持。西元2018年11月農委會透過官方臉書發起「正名運動」,建議將這項蔬菜改名為「福山萵苣」或是「大陸A菜」。
市售的福山萵苣體型,大小落差懸殊,但這並非品種不同的關係,其實是與種植的方式有關。透過已有福山萵苣種植經驗將近二十年的陳居忠先生表示,他在大社區果菜市場販售給中盤商時,經常遇到客人要求福山萵苣要大一點,或是小一點,因此陳先生透過福山萵苣種植的間距來控制福山萵苣成展的體型,來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參考資料來源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628451
參考資料來源二:大社區農民陳居中先生口說。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