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榮財先生製作如本升斗器等大型陶物件時,多以擠坯方式製作,而製作陶器小物件時,則是以手拉坯方式製作,燒製方式以柴燒窯燒製,讓陶器外表附著天然灰,後來湛榮財先生轉用電窯為主要燒製方式。
湛榮財先生1958年(民國47年)出生,卒於2015年(民國104年),本件陶器是由湛榮財仿木製形式之創作作品,湛榮財夫人劉秀珍表示,他生前從事並喜愛農事生活,因此運用生平所學的製陶技術,製作測米穀量器,湛榮財先生在製作農用物件的同時,也不斷回憶他做農事活的甘苦點滴,正也是如此深刻的生活記憶,才能用不同的媒材呈現出木製升斗的材質風貌與重現先民的生活智慧;隘寮小站為湛榮財先生生前所創立的園區,他將自己的創作作品陳列在這園區中,園區四週環繞稻田、自然生態豐富,因此附近國中小常會遠足至隘寮小站讓學生聽湛先生解說陶藝、觀察生態,本案升斗器與其他陶製農耕用品皆陳列於此園區內,隘寮小站也是左鄰右舍茶餘飯後閒聊的聚集地。
升斗是秤量及盛放糧食的工具,「十升為一斗,一斗糧食三十斤」是早期家喻戶曉的生活常識,升斗器具現已漸漸退出人們日常生活;「公館陶」是「公館鄉陶瓷產業」的縮寫,1931年(昭和6年)至1991年(民國80年)期間是公館陶瓷產業的發展高峰期,外銷出口不斷,締造一段輝煌時期,詳細資訊可參閱公館陶年表大事紀資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