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翻拍自《臺灣治績志》第238頁,本書是井田季和太受臺灣總督府委託,由日日新聞報於1937年發行,於1997年由南天書局編輯再版。李春生最早於廈門,後來臺均為洋行買辦,推動臺灣茶產業及經濟層面均有卓越功績。
李春生(1838-1924)原為中國廈門「怡記洋行」買辦,後應約翰杜德之邀,來臺擔任杜德先生開設之「寶順洋行」買辦,協助洋行推動臺灣茶產業,並配合劉銘傳巡撫之政策,協助地方發展,是前清時期臺灣經濟發展與現代化之功臣之一。依據記載,李先生後來經營茶葉與煤油致富,在日據初期,其財富是僅次於板橋林維源先生的大富豪。他被某些人尊為「臺茶之父」,以及臺灣第一個思想家,不過李先生生平的評價褒貶不一。他代理的「怡記洋行」與「寶順洋行」,是當時臺灣進口鴉片最大的進口商,他本身是「洋藥(即鴉片)釐金局」的委員。當時的釐金局委員係由該行業的大商人主持。此外,在推展茶業的過程,所設計與執行的系統,對茶農極盡剝削,也相當有爭議。因此,也有得「番勢李」的綽號。如果以非營利觀點看,劉銘傳巡撫應更適稱為「臺茶之父」。
後人對李春生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李春生是正當商人,對臺灣茶產業發展有十足貢獻;也有人說李春生的財富是不義之財。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