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北北門

臺北北門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臺北市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為國定古蹟。臺北城起造於西元1882(清光緒8),完工於1884(清光緒10),是最晚興建的中式城池,遠比大稻埕開發年代晚。1904年日據時期拆除臺北城牆,保留北門、東門、南門與小南門,但後來只有北門維持原貌。依據傳統城門之形式,北門原具有甕城,城門外有接官亭,是清代迎接中央要員入城的地點。臺北建城時建材,尤其是石材,是以船隻由淡水河連接護城河的河頭溝,運到建城地點。河頭溝後來也成為大稻埕茶葉出入的重要水道。當年臺北城北門以北臨淡水河的區域,即為大稻埕。大稻埕原為一片沼澤,後因茶葉精製與外銷而成為全臺經濟、交通、文化與藝術中心,也同時使臺北城成為名符其實的臺灣最重要的都市。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臺北北門 / 撰寫者:阮素芬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47567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阮素芬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