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開放式醱酵槽

跟開放式醱酵槽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開放式醱酵槽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傳統醱酵使用的發酵槽。目前位在場區東側1968年興建的醱酵儲酒大樓內。槽體原為鋁製桶身,後在1980年代後改用不銹鋼製成。

在麥芽、米等原料經過糖化工序,煮成麥糊,經麥汁冷卻室(前輩稱作KURA,為冷卻器Cooler日文發音)冷卻至六度以下後,添加酵母。打入槽內醱酵。過程中需隨時管控並量測。據陳耀斌先生(1981年入廠服務)回憶,量測產品時,需撥去頂部泡沫,取樣點多半會取已醱酵反應完成的點才準確,很需老師傅的判斷經驗。看醱酵產生的泡沫狀況,老師傅也能判斷今日產品品質。據李昇先生(1969年入廠服務)提及,為達產品品質、口味統一化,不同醱酵後的啤酒會在裝酒前預作調配,讓出廠產品在各項數據上達到統一標準。各階段量測數據就是重要的判斷依據。

為管控衛生及合適啤酒生產的低溫作業環境且會產生二氧化碳。醱酵室內為密閉設計,牆面採增厚設計,以達隔熱效果。生產前的準備工作需確實,例如空調系統的殺菌燈、勞安相關的排氣設備等。勞工在此區域內工作常需穿防寒衣進入。

生產後就需清潔槽內,早期槽體內外全需以人工清潔。後期裝設了CIP自動清潔管線系統,可自動噴灑洗淨,節省人力及時間。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開放式醱酵槽 / 撰寫者: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47560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所在地-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台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85號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0459174
所在地-經度
121.5357123
是否開放
隸屬
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
時間分期
1968年迄今
撰寫者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