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鐵觀音茶的製程與品質特性

跟鐵觀音茶的製程與品質特性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鐵觀音茶的製程與品質特性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鐵觀音茶的製程與品質特性

        照片為鐵觀音茶的製程與品質特性,出自於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七十週年紀念專刊/茶葉產製銷及台灣茶業發展/台灣特色茶產製介紹。
  鐵觀音茶屬於部分發酵茶,茶菁手採標準為一心二到三葉與對口芽二到三葉,採摘後的茶菁,需經過日光萎凋、室內靜置與攪拌等程序後,再進行炒菁、揉捻、初乾、覆炒、團揉與包布焙等流程,並在乾燥後進行烘焙,依此製程所製成的茶葉即為鐵觀音茶。鐵觀音茶其製程與半球型包種茶類似,惟其特點為茶葉經初焙未足乾時,將茶葉用方形的布塊包裹,揉成球狀,並輕輕用手在布包外轉動揉捻。將布球茶包放入文火的焙籠上慢慢烘焙,使茶葉形狀彎曲緊結,如此反覆進行焙揉,茶中成分藉焙火溫度轉化其香與味,經多次沖泡仍然芳香甘醇而有回韻。鐵觀音茶湯水色橙黃顯紅,味濃而醇厚,微澀中帶甘潤,略帶純和弱果酸味。
       鐵觀音茶主要產於臺北市木柵與新北市石門茶區。適製鐵觀音茶的茶樹品種以鐵觀音、硬枝紅心及武夷等品種為主。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鐵觀音茶的製程與品質特性 / 撰寫者:黃玉如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343865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資料來源
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七十週年紀念專刊
撰寫者
黃玉如
創作者
茶業改良場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6/1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