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彰化花壇文德宮

跟彰化花壇文德宮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彰化花壇文德宮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彰化花壇文德宮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彰化花壇文德宮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照片拍攝於2003年(民國92年)、2022年(民國111年),於彰化縣花壇鄉彰員路三段6號。文德宮為花壇白沙坑地區白沙村、文德村、長沙村,三村的信仰中心。沿革始自1762年(清乾隆27年)長沙村新厝內李協源祖先李朝魁等人,從南安來台墾拓,攜帶土地公神像隨身保佑,在晉江蚶江港與當時來台履任彰化知縣胡邦翰同船渡台,船行台灣海峽時,突然狂風大作,船即將傾覆,忽然看見一白髮老翁,在船尾奮力掌舵,讓眾人轉危為安,大家咸認是土地公神蹟保佑。胡知縣到任後,乃發動境民建廟奉祀,並獻匾額曰「保安宮」,喻保境安民之意,迄今已有二佰多年的歷史。

1826年(道光6年)本地文人曾維楨進京趕考,考中二甲進士,連捷朝考欽點翰林庶吉士,史稱「開台翰林」,為了紀念台灣第一個登詞林之堂人物,白沙坑為彰化縣文風德教盛地,乃將廟取副名「文德宮」。

傳說曾維楨攜帶土地公香火進京顯聖神蹟,皇帝旨賜與翰林同格,戴翰林官帽,與其他地區福德正神不同,晉升為福德老爺。神蹟顯赫,庇佑眾信,歷經五次改築,1969年(民國58年)白沙村新建廟宇落成時,改為「文德宮」迄今,香火鼎盛,是台灣最著名的福德正神廟宇之一。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彰化花壇文德宮 / 撰寫者:蔣敏全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4198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別名
保安宮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蔣敏全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