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物件為居住在高雄市前鎮區的許田阪所有,是由高雄區漁會所核發的會員證,從證件上記錄了會員的姓名、籍貫、出生年月日,以及加入漁會的時間。
許田阪在1966年左右開始參與漁業捕撈,據許田阪口述,當年要成為漁船船員,除了要參加政府所辦的訓練獲取船員資格,也必須加入漁會組織來確認漁民勞動身分的歸屬,以便換發船員證。為確保入會成員的權益,參加漁會組織的資格,除了確切有從事海上勞動外(遠洋、近海及沿岸漁民),從事養殖漁業也可以參加。
在這張證件上,詳細記載了會員須遵守的會規,且須繳納會費,當時的會費是採年繳制,每次繳交便會在證件上蓋上戳章以示證明。本會員證一直使用到2006年,之後才換發成新版會員證。據許田阪的女兒許嘉晏說,父親直到現在還保有漁會的會員身分,且持續繳交會費至今。
高雄的遠洋漁業在日治時代開始蓬勃發展,1928年完成第一座現代化漁港—哨船頭漁港,當時的高雄漁會便設在今日鼓山渡船頭旁舊魚市場裡,哈瑪星則是高雄漁業的主要產銷基地,幾乎所有的漁船都停現在的渡船頭,形成漁港跟漁市場並存的景象。1980年代後,隨著漁業中心轉往前鎮,哈瑪星的漁會沒落,最後改建成停車場,而新的漁會坐落在前鎮漁港的漁業大樓內,持續服務著靠海維生的漁民。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