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最具代表客家文化特色的擂茶

跟最具代表客家文化特色的擂茶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最具代表客家文化特色的擂茶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最具代表客家文化特色的擂茶

  擂茶,又名三生湯,據古書記載,相傳三國時代以生茶、生薑、生米共同磨成糊漿後煮熟飲用以除瘟疫,因而得名。流傳至今,擂茶是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客家文化。臺灣各地的客家莊仍然保留這種美味文化,尤其是新竹縣的湖口、竹東、北埔等地區。

  擂茶傳統的製作方法:「擂」即「研磨」之意,將材料(茶葉、白芝麻、黑芝麻及花生仁、南瓜仁、腰果、松子仁、杏仁等五穀雜糧或堅果)放入特製的擂缽中,用擂棍(芭樂、油茶樹幹)以順時針方向慢慢擂成末,研擂過程中不斷加入開水,使所有材料磨成漿狀後,再加入開水飲用,亦可依個人喜好加入米香(玄米、米仔)。擂茶的製作非常費工且費時,需要通力大合作,有時甚至連小孩都加入擂茶行列,頗能達到親子同樂的意義與樂趣。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健脾養胃,滋補長壽。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最具代表客家文化特色的擂茶 / 撰寫者:張如華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33444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張如華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8
媒體類型
其他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