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kun-kò (君哥)
在早期台灣社會,多數人以務農維生,而流動於各城市廟口、市集等熱鬧場所,賣藥、賣藝、賣生活用品的人,被稱作「江湖人」,其中又以賣藥者為大宗,唸歌藝人楊秀卿曾說過一句話:「賣藥仔就是走江湖,走江湖就是賣藥仔。」走江湖的人因為交易需要、方便溝通等原因,發明了各行業獨有的密語,稱為僻話(phiah-uē)。
無論販賣的是何種商品,只要在各城市熱鬧處販賣物品的江湖人,大部分都被稱為kun-kò(君哥),他們多數有拜師及嚴謹的師承關係。江湖人行走江湖常遇到同為生意人,但不確認對方是否也是江湖人時,會以僻話詢問,能聽得懂者即是江湖人,彼此寒暄時會稱對方為「kun-kò(君哥)」,遇到kun-kò(君哥)等於遇到同行,彼此有互相照應的江湖責任。
註:「僻話」為口語系統,並無使用文字,此處翻譯的「君哥」是音譯,無明確對應漢字。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