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2004年(民國93年)7月19日,位於彰化縣二水鄉二水堤防國聖王紀念碑附近,「普外溝仔」是二水鄉流傳多年的特殊民俗祭祀活動。二水鄉親山近水土地的南方緊臨濁水溪,轄內又有八堡一圳及八堡二圳流經貫穿,鄉民為便於稱呼這些圳渠,常將八堡圳稱為〝內溝仔〞而將濁水溪稱為〝外溝仔〞。內溝仔感覺柔柔順順的,但外溝仔卻經常氾濫成災,尤其日治時期「戊戌大水災」(1898年)(明治31年)為害最為嚴重,二水鄉境水深及膝,二水、五佰、過圳等村受害尤為嚴重,在水勢即將吞沒街道時,鄉民求天拜神祈求洪水不再為患。果然水流逐漸退卻,鄉民在水患後於二水堤防附近發現一塊「開台國聖王」石碑,鄉民認為是國聖王顯靈救了全鄉人命,乃合力將石碑搬移至堤防上膜拜,並訂每年農曆6月3日舉行〝普外溝仔〞祭祀活動。
每年祭祀的〝普外溝仔〞不是拜水神而是祭拜救命之神—國聖王鄭成功。當天參與祭祀活動的民眾除了戊戌水災土地被洪水颳走的農民後代子孫外,全鄉居民也同時舉行祭拜,祭拜時間從下午二時起,祭壇位於二水堤防「國姓王紀念碑」附近及五佰村、過圳村的二水堤坊上,祭拜時由安德宮恭迎國聖王鄭成功聖像駐壇接受信徒膜拜,普渡儀式由道士頌經讀祭文帶領居民向國聖王祭拜外,也普渡眾〝好兄弟〞,而沒到祭壇施拜的鄉內各村居民則分別於自宅門口備祭品祭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