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2015年(民國104年)7月24日,位於彰化縣彰化市八卦山上。1954年(民國43年)彰化首任縣長陳錫卿為發展觀光,以勝地名山當有神佛靈迹,始能相得益彰,於是整建八卦山風景區而倡建大佛,選定八卦山上「北白川宮親王彰化御遺跡碑」舊址建造大佛。
當時由善化堂堂主世溪松、縣商會理事長王裕芳暨善化堂信士陳許碧梧、黃水生、李水岸、盧連旺、世溪火、黃奇松、林清水、林連波、王媽成、劉東木、顏火等14人發起籌建,並成立「八卦山大佛建造促進委員會」興工,由許萬枝統籌,林慶堯設計監造,並向彰化縣政府申請租用公有地,拆除「北白川宮親王彰化御遺跡碑」,興建坐於蓮花座上的釋迦牟尼於八卦山海拔74公尺的山腰處。期間曾因八七水災而停工,翌年地方人士重組「彰化八卦山風景協建會」,協助八卦山大佛及風景區的建設,至1961年(民國50年)5月完成,時被稱為亞洲第一大佛。
佛像係仿日本奈良謙倉大佛的造形,大佛全身以鋼筋水泥雕塑而成,蓮座兩旁有門可進入佛身,成為彰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大佛前一對火獅,為1963年(民國52年)新光企業董事長吳火獅捐贈,雕刻師郭德松於1965年(民國54年)完成,1981年(民國70年)左右,八卦山大佛成為臺灣十大名勝景點之一。八卦山大佛曾具有亞洲第一大佛之稱號,具備豐富之歷史文化意義,其等同於彰化區域的地標形象亦深值人心,屬於彰化縣民的共同記憶。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