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後龍溪的自然景觀:峽谷

後龍溪的自然景觀:峽谷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後龍溪的自然景觀:峽谷

後龍溪是苗栗境內最主要河川,發源於鹿場大山西麓,全長58.3公里,流域面積536.6平方公里,流經泰安、大湖、獅潭、公館、銅鑼、苗栗、頭屋、後龍等鄉鎮。主要支流有汶水溪、大湖溪、老田寮溪。

後龍溪上游汶水溪會合大湖溪和桂竹林溪之後,始稱後龍溪。在汶水匯流後往北約一公里,溪水即直轉西行,於老北寮(今屬福德村)和開礦國小之間形成了中位河階;再往下到國光橋間,因河床變寬產生了沉積作用,堆積的河床地曾被闢為跑馬場,後因行水問題結束營業而廢棄。中油出磺坑礦場便坐落在後龍溪南岸中位河階上,昔日有沿著陡坡而建的地軌式纜車和空中纜車,聚落依山而建,夜晚燈火通明,加上後龍溪的潺潺水聲,曾有「磺窟響泉」之稱,附近還有美麗的景觀—牛鬥口峽谷,是後龍溪切穿八角崠山脈所形成,吊橋附近是其最狹窄處,若由上福基往東望,兩岸峻峭青山夾著一彎綠水的風光,清代《苗栗縣誌》列為苗栗八景之一。順著溪流持續西行經打鹿坑、上福基、河排則呈現了河階地形,其中北岸上福基緊鄰後龍溪河床,形成斷崖,崖面上臺地形成聚落,也是後汶公路進入峽谷的要隘,佔據重要交通位置,因對岸的河排是臺灣牛心柿重要產地,也讓福基一躍為牛心柿集散中心。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