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義渡碑記

義渡碑記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SA

義渡碑記,是道光16(1836)年淡水廳同知婁雲給示設立。婁雲至淡水廳(現今苗栗縣也被劃分在淡水廳內)後,有感於苗栗房里溪波浪甚大,渡頭的筏夫以此為藉口,向旅人威迫亂開天價,導致行旅維艱,乃倡議捐資以設義渡,以利渡濟。此舉不但解決行人渡河問題,對發展地方交通及促進墾殖事業也有很大幫助。義渡碑初時立在房裡溪畔,隨著交通日漸發達,義渡需求日減,義渡碑一度失蹤,現已被尋回,立於苗栗順天宮前義渡亭,供後人緬懷。

婁雲,字秋槎,浙江山陰人,善詩文,後因平定械鬥有功,晉升淡水廳同知。婁雲的大量捐款義渡,對發展地方交通及促進墾殖事業有時分大的貢獻,他離去時,地方父老仍念念不捨,將他入祀德政祠。義渡碑碑文上橫書「淡水分府婁示」,中間直書「房裡溪官義渡」,右款「道光丁酉年起建設義渡,由官給發工食,往來行人隨到隨渡,不准需索分文,如違鳴官嚴辦。」左款「加府銜淡水分府山陰婁雲建立」。雖清代早期遂有義渡、義渡碑的設置,但官義渡碑則甚少,具稀有性,因此本碑足以彰顯苗栗當時時代特色及交通發展。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免費進場
史料原文/譯文
嘗思勞民期在利民,利民必先勞民。勞民者,未必盡利於民;利民者無不先勞其民也。特民情憚勞而趨利,未利之而先勞之,民必滋怨,故子產孰殺之歌,先於誰嗣。此固從政之不遑恤者。余嘗三至台瀛,從事於師徒戎馬間,周歷南北,見夫曲溪陂澤,不可以梁,病於濟涉之處甚多。迨丙申承乏淡水,所屬綿亙幾四百里。所謂曲溪陂澤不可以梁者,不可悉數。其間土人駕舟以濟,相安於定章者弗計。惟大甲溪塊石層迭,支派雜流,水勢西衝,直入大海,遇春夏盛漲,極目汪洋,誠險道也。此外如中港、房裡、柑尾,雖險阻稍減,然或溪面廣闊,或急湍洶湧,皆迫鄰海汊,亦危險莫測者也。此數處非無駕舟待濟之人,大率土豪撐駛,藉索多貲;少不如願,即肆剝掠者有之。行旅之受害也久矣。義渡其容緩歟?餘甫下車,即欲籌是舉,顧與吾民周旋日淺,未信而勞,賢者所讓,或恐貽以怨讟乎?適又重建文廟,以崇禮教,增造書院,以勵英才,亦既屢興大工,重勞吾民,幾乎無須臾暇,詎可複興義渡之舉哉,然繼而思之,擇可勞而勞,因民利而利,從政之道也。若義渡者,吾民所便利而樂勞者也。豈有憚而不從事者乎?余又何怨之弗可任也。爰集紳士郊商耆庶而諭以意,且先捐廉以為之倡,乃無弗踊躍樂輸。不數旬,共捐洋銀八千九百余元。其不敷者,則搜羅充公租穀以足之。更於四要溪外,若井水港、鹽水港,一律設渡,共凡六處。又於塹南之白沙墩,塹北之金門厝,每於九月間各設浮橋以濟,是又因地制宜者也。其捐項為置田甲,歲收租息以資經費,並將籌議置舟選夫,歲修工食一切章程,存諸案牘,詳明各憲,勒石以垂永久。今而後,勞者安、利者普矣;怨讟,餘知其免矣。是則勞乃利之功,而勞乃利之驗也;且勞一時,而利於無窮也。利以餘而成,勞由民而致;是餘與民相與有成也。是為記。
所在地-緯度
24.435133
所在地-經度
120.646484
是否開放
相關人物
婁雲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