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渡碑記,是道光16(1836)年淡水廳同知婁雲給示設立。婁雲至淡水廳(現今苗栗縣也被劃分在淡水廳內)後,有感於苗栗房里溪波浪甚大,渡頭的筏夫以此為藉口,向旅人威迫亂開天價,導致行旅維艱,乃倡議捐資以設義渡,以利渡濟。此舉不但解決行人渡河問題,對發展地方交通及促進墾殖事業也有很大幫助。義渡碑初時立在房裡溪畔,隨著交通日漸發達,義渡需求日減,義渡碑一度失蹤,現已被尋回,立於苗栗順天宮前義渡亭,供後人緬懷。
婁雲,字秋槎,浙江山陰人,善詩文,後因平定械鬥有功,晉升淡水廳同知。婁雲的大量捐款義渡,對發展地方交通及促進墾殖事業有時分大的貢獻,他離去時,地方父老仍念念不捨,將他入祀德政祠。義渡碑碑文上橫書「淡水分府婁示」,中間直書「房裡溪官義渡」,右款「道光丁酉年起建設義渡,由官給發工食,往來行人隨到隨渡,不准需索分文,如違鳴官嚴辦。」左款「加府銜淡水分府山陰婁雲建立」。雖清代早期遂有義渡、義渡碑的設置,但官義渡碑則甚少,具稀有性,因此本碑足以彰顯苗栗當時時代特色及交通發展。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