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街邊攤商(87):爆米香

街邊攤商(87):爆米香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街邊攤商(87):爆米香

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拍攝地點未知。販賣爆米香的女性攤販,早期爆米香的攤販會推著台車,車上載著製作爆米香的器具:爆米筒、炭火爐、木尺、木框砧板等,在壓力鍋打開前大聲吆喝:「欲磅啊!」,而那「碰」的一聲總是會吸引成群的孩子圍繞,他們聚精會神地看著爆米香的製作過程,一雙雙的眼睛透露出無比的期待。早期的爆米香是代工業,材料由客人自己準備,只要有爆米香擺攤,家家戶戶都會先用奶粉罐在家裝好米,再拿至攤子前依序等候,並付上兩塊錢的工資。攤販們將米倒入壓力鍋,同時煮著一旁的麥芽糖,等米香爆好後與麥芽糖均勻攪拌,再倒入四方形的木框內整平,切成塊狀後,使人口齒留香的庶民點心也就大功告成了。


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街邊攤商(87):爆米香 / 撰寫者:新世語文化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33158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撰寫者
新世語文化有限公司
貢獻者
檔案管理者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創作者
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zh-TW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