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細石泥沙要分開

細石泥沙要分開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這張照片拍攝於民國54(1965)年,地點在苗栗縣造橋鄉。工人從溪中挖砂石出來後進行篩砂,孔大的網子篩出粗的石頭,再一簍簍裝起來拿去拌水泥,做成水泥磚。早期苗栗鄉間房屋以土角厝較常見,隨著農村經濟成長,民眾逐漸有能力翻造房舍,改用較為堅固的磚瓦水泥建材。當年民眾蓋房子所需砂石可自行或雇工前往河床挖取使用,但載回的砂石通常雜質甚多,因此要經過篩砂步驟才能混入水泥攪拌成混凝土,再做成磚塊使用。

臺灣在17世紀《熱蘭遮城日記》中就已有水泥之記載,清領時期的砲臺結構已大量使用混凝土。到了日治時代水泥仍屬昂貴建材,因此當時鋼筋混凝土構造主要使用在公共建築物中。戰後初期,百姓生活困頓,早年建築多數是以泥土加入沙子,再混入廢棄的稻稈與稻穀等物後砌成土磚做成「土角厝」,或以竹片搭配泥土、牛糞、稻稈與稻穀砌牆。等經濟較穩定,民眾逐漸有能力翻造房舍,便開始製作磚瓦水泥建材。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資料來源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苗栗歷史老照片」網站(今已關閉),2004。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創作者
邱德雲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5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