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寺現存建築格局架構均有百年歷史,宗廟古蹟要維持長久不墬,需動用極大財力與人力用心管理與維護,幕後工程繁浩可見一斑。因應台灣亞熱帶氣候夏季多雨、炎熱、潮溼屬性,在一般正常情況下,寺廟建築每隔十年、二十年便要進行一次修護補強,平時也有經常性的建築檢測,在結構安全與建築藝術上皆有其維護標準,方具古蹟認定資格。這組照片紀錄龍山寺第三進聖母殿於民國八十年代末期的一次中小型工程,後殿屋頂左翼角(東側)歷經長年風吹日曬雨淋,磚壁面、屋脊均已嚴重風化侵蝕,翼角、規帶並有斷裂之虞,因此寺方延聘民俗建築修復師進行損壞修復工程,圖中可見工程中需搭建二至三層傳統施工高台,屋頂全部屋瓦與部分桷木也須先行移除,讓泥水匠師方便在頂上移動施作。此次工程約歷時四個月完工。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