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 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f the webpage function is not working properly, please open the browser JavaScript status.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搜尋素材:
開啟素材搜尋視窗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會員登入
主題
探索
互動
參與
策展
首頁
主題
探索
互動
參與
策展
會員登入
主題
探索
互動
參與
策展
創用CC專區
CC 常見問答集
CC 專文
關於我們
網站簡介
政策說明
資料授權規範
夥伴介紹
訊息公告
最新消息
新聞稿發布
活動訊息
開放資料
條款及宣告
公共財專區
轉譯資源
教育資源專區
網站服務
相關連結
主題網站
常見問答
會員貢獻條款
著作權爭議處理
聯絡我們
網站相關條款
網站使用條款
隱私權宣告
Cookies宣告
:::
首頁
搜尋
英文漢聲雜誌社
英文漢聲雜誌社
英文漢聲雜誌社
135
收藏
分享
列印
問題回報
以平衡東西文化交流為職志的漢聲雜誌英文版《ECHO Magazine of Things》於民國六十 年(1971)1月,創刊登場。 這本以平衡東西文化交流為使命的英文雜誌,以第一手的田野調查,深入報導在臺灣中 國人傳統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真實而生動地呈現出中華文化的生活智慧和情趣。更重要的 是,它不但是一本具國際水準的雜誌,也是當時首次有媒體以中國人自己的角度用英文向西方 社會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這讓當時對中國文化有相當隔閡與誤解的西方社會大為驚艷。因此, 在《ECHO Magazine》發行的六年間,訂戶廣達33個國家,包括美國、歐洲各國、蘇聯和中華 人民共和國,在西方漢學家或愛好東方文化的中外人士之間引起極大的迴響,英國Durhan大學 的高本堪東方博物館甚至在1974年特別以《ECHO Magazine》為主題,舉辦了一次長達四個月 的特展。
《ECHO Magazine》的成功,同樣震撼了臺灣的讀者。很多讀者在驚訝於竟如此不瞭解自 己的文化之餘,紛紛熱切要求《ECHO Magazine》能發行中文版。 民國六十七年(1978)1月,《漢聲雜誌》中文版在眾人的期望下創刊。但它不以 《ECHO Magazine》的中文版本而自滿,更期許自己能在現代化的激流中,擔起銜接傳統與現 代的重任。為此,漢聲的工作人員深入臺灣各角落,收集、採訪、調查並報導各種民間傳統文 化,期待中國人能從自己文化的土壤中,創造出傳統與現代兼容並蓄的現代化生活。《漢聲雜 誌》豐富的內容和獨特的編排表現,勾起了讀者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興趣,隨著每期的主題報 導,掀起一次次學習傳統文化的風潮:「中國童玩專集」帶動臺灣兒童教育勞作課程的改革、 「中國結」創造了學習編打中國結的流行。 民國七十六年(1987)海峽兩岸開放,為《漢聲雜誌》的田野調查拓展遼闊的空間。初 探文化母體之後,漢聲驚覺到:許多潛藏於偏僻村野、宛如「活化石」般的民俗文化正飛快的 卷 三 第 五 章 文 化 上 的 展 現 031224 35 Back 53 卷 三 第 五 章 文 化 上 的 展 現 消失。為此,漢聲走遍黃土高原、雲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大量、快速採集各地傳統的、 活生生的、民間的各項內容,建立成「中華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不只自己做,漢聲更支持 中國各地的學術單位一起為傳承傳統文化而努力──民國八十四年(1995),漢聲與南京東南 大學合作,成立「東南大學.漢聲.中國民間藝術研究所」,贊助研究所聘請民間藝人來校表 演、教學、做研究,把技藝流傳下來;民國九十年(2001)與北京清華大學合作,成立「清華 大學建築學院.漢聲.中國鄉土建築研究所」,贊助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記錄、搶救傳統聚 落。 漢聲在致力於介紹中國文化的同時也發現:要扭轉成人唯西方是從的觀念實非易事,想 讓中國人以全新眼光看待自己的文化,唯有往下紮根,讓中國的孩子從小在自己的文化沃土成 長才是根本之道。為此,自民國七十九年(1980)起,漢聲決定投入兒童書籍的出版。 回顧中國文化的傳承,不外透過爺爺奶奶以「說故事」的形式代代相傳。然而現代人大 都是公寓式小家庭,少了最重要的說書人角色。想來想去,漢聲決定把口傳文化編寫成口語化 的床邊故事,一天一則、一月一本、一年一套,並採陰曆編製,如此便能搭配歲時節令,讓孩 子在端午節聽端午節故事,在中秋節享受中秋節傳說。此外,插圖部分也以年畫、剪紙、刺繡 等傳統中國民間美術風格展現,讓孩子無論從內容和美術上都能充分體會道地的中國文化美 感,建立對自己文化的驕傲。 以這種概念所編寫出來的漢聲「中國童話」,一出版便造成搶購熱潮。「一月的故事」短 短三周賣了一萬本,「二月的故事」一出版立刻加印「一月的故事」,三月、四月、五月也一 樣,不斷加印、再加印。《漢聲中國童話》轟動的程度,從全臺灣各個小學的「說話課」就看 得出來。當時每位上臺講故事的小朋友都說著「中國童話」裡的故事,而且上面講,下面同學 嘴裡都可以念念有詞跟著覆誦。 漢聲認為,一個孩子的完整教育必須有陰也有陽。如果說,具有文化滋養沃土的漢聲 「中國童話」是陰,那麼教導孩子常識的「漢聲小百科」就是陽了。 「漢聲小百科」的編製手法非常新穎科幻,藉由具超能力的主角「小百科」收兩個中國小 孩做徒弟為引,帶領孩子認識自己的世界,教導他們應該知道的基礎常識。「漢聲小百科」的 推出為臺灣掀起童書熱潮。 延續均衡、完整、身心兼顧的教育理念,漢聲童書不僅從自己的文化取材,也將觸角伸 向海外,精選全世界最好的童書出版,讓我們的孩子在站穩立足點之後,更要有放眼世界的胸 襟。漢聲首開風氣之先,遠從波隆尼亞書展購買童書版權,精挑細選了世界各國的優秀圖畫 書,出版了105本「精選世界最佳兒童圖畫書」,熱銷達20多年,直至今天共銷售了1,350萬 冊! 民國九十五年(2006),漢聲與中國大陸合作出版的書籍更是連連獲獎。《萬古江河》簡 體版不但獲兩岸圖書交易會評選為「2006年度臺灣十書」,更獲選為中國大陸「2006年度十大 圖書」;《曹雪芹紮燕風箏圖譜、考工志》簡體版則榮獲「2006年度中國最美的書」,隨後更 在當年度的德國萊比錫書展被評選為「世界最美的書」!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英文漢聲雜誌社 / 撰寫者:資料詮釋作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主編撰: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28106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
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
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
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免費進場
否
是否開放
否
撰寫者
資料詮釋作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主編撰: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展開全文閱讀
關鍵詞
關鍵詞
#松山
#松山社大
#漢聲
#漢聲雜誌社
0則留言
取消
發表留言
素材搜尋視窗
×
分類
全部分類
人物與團體
藝術與人文
社會與政治
民俗與宗教
產業與經濟
空間、地域與遷徙
族群與語言
生物、生態與環境
其他
|
關鍵字
搜尋
資料類型
全部
圖片
影片
聲音
最近大家都在關注
蔣中正底片
總統蔣中正照片集
台北市
基隆
金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
隱私權宣告
。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