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 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狀態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f the webpage function is not working properly, please open the browser JavaScript status.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搜尋素材:
開啟素材搜尋視窗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會員登入
主題
探索
互動
參與
策展
首頁
主題
探索
互動
參與
策展
會員登入
主題
探索
互動
參與
策展
創用CC專區
CC 常見問答集
CC 專文
關於我們
網站簡介
政策說明
資料授權規範
夥伴介紹
訊息公告
最新消息
新聞稿發布
活動訊息
開放資料
條款及宣告
公共財專區
轉譯資源
教育資源專區
網站服務
相關連結
主題網站
常見問答
會員貢獻條款
著作權爭議處理
聯絡我們
網站相關條款
網站使用條款
隱私權宣告
Cookies宣告
:::
首頁
搜尋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
48
收藏
分享
列印
問題回報
鎮瀾宮全名為「財團法人臺灣省台中縣大甲鎮瀾宮」,原稱為「天上聖母廟」供奉天上聖母,據傳是由福建莆田人士林永興自湄洲迎來。其建廟時間說法不一,分別是雍正10年(1732)、乾隆35年(1770)、乾隆45年(1780)以及乾隆52年(1787),但從明治34年(1901)12月7日,時任鎮瀾宮管理人的淇滿對於鎮瀾宮土地來源的陳述:「右者緣因自清國時代乾隆三十五年有大甲街紳董林對丹等出首鳩金建築廟宇時,連坤山將自置田地獻為廟地,巧化龍亦喜獻,連坤山配納此田之大租穀。迨至五十二年,大甲街吳偏再為重修告竣。奉祀天上聖母尊神以為街庄人民祈禱平安。是以紳董僉舉淇滿地一代之師祖若清,作為管理,相傳以來迄今七代矣。今當憲局土地調查,蒙察核謹明稟事由切叩。」可知,鎮瀾宮廟地是由大甲地方仕紳連坤山、巧化龍等人捐地建造,其中巧化龍為平埔族大甲西社的熟番,因此鎮瀾宮的土地有一部分來自於平埔族,後歷經陳峰毫、林鳳儀、杜清等人的重建,廟宇規模日漸龐大,並命名為「鎮瀾宮」,成為大甲地區53庄的信仰中心,時至今日更是臺灣中部最大的廟宇。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大甲鎮瀾宮 / 撰寫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26279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
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
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
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免費進場
否
所在地-緯度
24.34536524
所在地-經度
120.6232606
是否開放
否
參考資料
現況
現存
資料來源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土地申告書》,編號:12186 溫振華、溫芝綺、李宗信、李進億、顧雅文編,《臺中縣志(續修)住民志》,臺中縣豐原市:中縣府,2010年10月,頁368-369。 照片創作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撰寫者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展開全文閱讀
關鍵詞
關鍵詞
#台中市大甲區
#建築
#苗栗三堡大甲街
#媽祖
#廟宇
#鎮瀾宮
0則留言
取消
發表留言
素材搜尋視窗
×
分類
全部分類
人物與團體
藝術與人文
社會與政治
民俗與宗教
產業與經濟
空間、地域與遷徙
族群與語言
生物、生態與環境
其他
|
關鍵字
搜尋
資料類型
全部
圖片
影片
聲音
最近大家都在關注
蔣中正底片
總統蔣中正照片集
台北市
金門
蔣中正總統底片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
隱私權宣告
。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