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水窟駐在所

大水窟駐在所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大水窟駐在所,位於南大水窟山東側的平坦肩稜上,設置於大正9年(1920)12月2日,是八通關越嶺道路最高的駐在所,四周為短箭竹坡,雜著玉山圓柏。駐在所所處海拔高達3150公尺,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的積雪時期,難以運作,警察值勤與生活遭遇種種困難。根據林一宏研究,日治時期駐在所在大正10年(1921)自9月下旬起氣溫遽降,飲水結冰,用水需遠從山下約4公里處之米亞桑駐在所取用,由於寒氣加據、炊事維艱,乃在10月11日將人員分別撤至米亞桑及托馬斯住在所;大正13年(1924)11月1日也因冰封嚴寒,人員全數撤至米亞桑。1980年代,玉管處亦利用大水窟駐在所石牆一角,建造大水窟山屋,但於1999年毀於颱風。影像為1980年代大水窟山屋所遺留的木構建材與日治時期駐在所的石牆,地表有引水的鐵管。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454075
所在地-經度
121.057447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鄭安睎,《臺灣原住民族傳統聚落(含古道)委託研究報告建置計畫案-八通關古道與聚落研究報告書》(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09年) 林一宏,《八二粁一四五米:八通關越道路東段史話》(南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4年)
撰寫者
陳威潭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