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民國52年(1963)11月拍攝的鶯歌國校校舍。因應鶯歌國校學區就讀學生人數增加而新建的教室四間,台北縣政府以影像紀錄了民國52年(1963)11月完工落成時的樣貌,全部工程花費新臺幣21萬6千元,該校四周樹木林立,環境優美,為學子讀書勝地。
追溯三峽、鶯歌地區最早的學校教育源起,不少學校與日治時期建校的三角湧公學校(現為三峽國小)有著緊密的關聯。明治40年(1907)所創立的三角湧公學校尖山分校為鶯歌國小的創校初始,也是鶯歌地區學校教育的開端;明治44年(1911),改為四年制的尖山公學校,昭和4年(1929)附設漢文書房,隔年漢文書房改為大湖書房,之後變更為尖山公學校大湖分校;昭和16年(1941),尖山公學校改制為鶯歌國民學校,隔年大湖分校獨立為大湖國民學校,民國37年(1948)更名為中湖國民學校(現為中湖國小)。
由於當時學區分布範圍較廣,不少學生須花費較多時間前往鶯歌國小就讀,因此,由多位老師及地方人士的努力,於民國45年(1956)設立了鶯歌國民學校二橋分校,並於民國49年(1960)獨立建校;民國57年(1968)時,因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改制,鶯歌國民學校改為鶯歌國民小學迄今。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