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象鼻(Maypuwan)部落的遷徙

象鼻(Maypuwan)部落的遷徙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象鼻(Maypuwan)部落的遷徙

Maypuwan得名自居住地多野生土種番石榴,「象鼻」於日治時期得名,因此地山脈地形酷似大象鼻子伸長取飲大安溪水,因此稱此地為「象鼻」。


象鼻部落以田氏家族為核心,早期與大安部落的李氏家族及中興部落的高氏家族為一支家群,此家群曾遷移至仟倆山一帶,因人口數眾多,耕地面積需求增加而分遷至各地。以Baisu(田新喜父親)為首的田氏家族再度回到仟倆山耕居,後遷至Saluhyi(現在的達拉崗附近東側山坡)聚落。日治後期,日人將部落遷至大安溪右岸平緩地耕種水稻定居,此地原為永安部落土地領域,日方為歸順策略考量,協商永安部落族老割讓予田氏家族。

田氏家族的遷徙路徑與大安部落的李氏家族和中興部落的高氏家族相同,分遷之後,每遇祖靈祭都會合聚舉行。約於民國49(1960)年後,各家族穩定形成部落規模,又因距離較遠,所以祭典各自辦理,但凝聚力仍緊密頻繁。

另一支吳氏家族,先祖最早從南投Mkbawn及Mknazi部族,沿中央山脈、雪山山脈西谷北移至到臺中縣境內的南勢和Mbasin一帶。但因該地地勢陡峭耕作困難,而又順南勢溪往下轉至大安溪北向上游,在另覓新耕地時與李氏家族結識,在後來遷徙中形成宗親祭團。這支家族後來分遷時,吳氏家族隨著田氏家族一起在仟倆山一帶活動,形成部落重要成員家族之一。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象鼻(Maypuwan)部落的遷徙 / 撰寫者:唐菓創意有限公司;游沛綺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32368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游沛綺
資料來源
泰安鄉志編纂委員會,〈第三篇開拓 第一章泰雅族的分布與發展 第一節 族群的起源與變遷 陸 部落遷移歷史〉,《泰安鄉志 上冊》,苗栗縣,泰安鄉公所,民國97(2008)年;弗耐.瓦旦、劉仁祥、楊忠義、廖綺貞、黃鼎松,〈第三章泰安鄉部落遷徙史〉,《苗栗文獻 第五十八期 泰雅文化專題》,苗栗縣,苗栗縣文化觀光局,民國108(2019)年
時間起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