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入選-西螺大橋之美

入選-西螺大橋之美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SA

入選-西螺大橋之美

西螺大橋起建於民國26年,中間因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致使工程中斷,所有橋樑鋼材全拆移他用;台灣光復之後,在美國援助下重建(民國41年復工),於民國42年竣工落成通車。 西螺大橋採華倫氏穿式設計,全長1939.03公尺,寬7.32公尺,共31個孔架,是台灣南北運輸的交通樞紐,當年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橋」。大橋雄偉、壯麗的紅色身影,橫跨台灣的濁水溪之上,如今因高速公路取代了西螺大橋的大部份運輸,雖已失去交通運輸的光環,但已經烙成小鎮影像中不可磨滅的一景,目前列為歷史建築,甚至於獲得網路票選,成為全台最美「公路八景」之首。 為保護這座大橋,民國79年起僅開放行駛小型車、機車與自行車等車輛,並朝向觀光休閒大橋規劃,目前雲林端的廣場及橋下河濱公園已成為民眾休憩之處,尤其相關單位在橋下種植廣闊的波斯菊花海,更是美上加美。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SA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SA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SA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 2.0 推動中心
撰寫者
張利聰
創作者
張利聰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8/03/26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