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新店區安坑社區「青心柑仔」種茶樹壓條之狀況,由照片中可以看出,中央比較高的是原本茶樹臺刈後長出之枝條,兩側較矮的部分是已行壓條的枝條。臺灣北部茶樹大多在冬季開始下雨後(12月以後)挖出種植。
「青心柑仔」種茶樹可能是臺灣地區,仍使用壓條苗種植的茶樹品種。茶樹樹苗的繁殖,可分為種子播種、扦插、壓條與嫁接。目前較進步且生產環境較佳的茶葉生產區,大多使用扦插繁殖的茶苗。茶樹行壓條繁殖時,先選擇生長旺盛的茶行,稍微進行較強的剪枝,有時甚至必須「臺刈」,使之長出較長的枝條,然後在秋季或早春,將每2-4條枝條,在一定高度扭轉一圈後壓入土中,再以竹籤或鐵絲在扭轉處固定於土中;扭轉枝條是讓枝條受傷,但又不能將之折斷,如此在埋入土中之後,扭轉受傷部位比較容易長根;通常在行壓條一年之內,根就已經生長良好,即可以挖出種植。因為茶樹行壓條繁殖時,大多需要臺刈,影響生產,而且一株茶樹,最多只可繁殖20-30株茶苗,繁殖倍率不如扦插,所以目前比較少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