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籍老兵血淚故事

臺籍老兵血淚故事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臺籍老兵血淚故事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脫離日本的統治,國民黨政府稱其為「光復」。然而對許多的臺灣人而言,反而是另一場「惡夢」的開始。七十年前臺灣青年,在不知中國政局險惡的情況下,成為了「國軍」。這些臺籍國軍被推到中國大陸的戰場,絕大多數戰死,消失在茫茫異鄉當中。少數留在中國的人,受盡各種批鬥;幸運回到故鄉的,受到差別待遇,不被社會紀念。這段歷史,對於臺灣老兵們,實在太残酷了。

鑑於臺灣社會不明白這段歷史,眾多前輩在1994年成立了「全國原國軍臺籍老兵暨遺族協會」,為臺灣老兵的尊嚴發聲。可惜社會對於臺灣老兵的歷史瞭解的太少,直到7年前(2008年)許昭榮先生自焚,成就臺灣唯一一座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才逐漸喚起了社會對這段歷史的注意。臺灣人曾經當過日本兵,也曾經被國民黨徵調去參加國共內戰,這都不是為了臺灣而戰。最大的原因就是過去臺灣人沒有掌握自己的未來,外來統治者隨意徵調當兵,臺灣人就這樣犧牲了,犧牲到現在,無人祭拜,無人悼念,這是真正臺灣人的悲哀。基於這樣的理念,協會近年來投入老兵的訪問工作,期待為臺灣留下這些老兵的記憶,讓更多年輕的朋友,瞭解臺籍軍人的悲歡離合,與臺灣苦難的歷史。

口述訪問工作是與生命賽跑的志業,許多前輩已經凋零,但仍有幸能保留數位耆老的記憶。感謝高雄市市長、高雄市文化局、高雄歷史博物館的協助,使訪問工作得以推行、訪問紀錄得以出版。期盼在大家的協力之下,關於臺灣老兵的歷史訪問工作,可以更加深入。出書之際也以此序,紀念所有的臺籍老兵與家屬的苦難,臺灣社會將銘記這段歷史。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資料來源
國家人權博物館
撰寫者
薛宏甫、希巨.蘇菲、若林
貢獻者
口述
陳金財、王孝井、黃來盛、胡春福、胡清源、胡鰭騵

採訪攝影
薛宏甫

美術編輯
陳美齡

攝影
陳美齡

口述
、賴阿利、烏玉英、烏玉秀(賴福生、曾烏玉生)、陳蓮新(陳明福)、許功賜、潘春連(潘玉清)、林忠義、吳

計畫主持人
江仲驊

執行編輯
陳咨仰、陳美齡

採訪撰文
薛宏甫、希巨.蘇菲、若林

校對
編輯群、吳祝榮、朱家煌等

主編
杜正宇

族語翻譯
若林、烏玉英
創作者
杜正宇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5/12
ISBN
978-986-5798-68-0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春暉出版社
版本
初版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