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瓦磘溝的鳥-灰鶺鴒

瓦磘溝的鳥-灰鶺鴒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瓦磘溝的鳥-灰鶺鴒

灰鶺鴒是冬候鳥,體長約18公分,頭頂到背部接近鼠灰色,白色的眉線是它的重要辨識特徵,翅膀及尾部為黑色,胸部至腹部有著淡淡地鵝黃色,下腹至尾下覆羽是黃色,腳部則是較深地黃褐色。

灰鶺鴒喜歡在水域環境裡活動,在淺水河灘地覓食,經常出現於低海拔的山區、農田、溪流、濕地、溪流、池塘,或市區街道、公園等地,都有機會發現它的蹤影。白鶺鴒的身形修長,身體與地面呈現平行,行為辨識特性是會邊走邊上下擺動尾巴;以大波浪狀的弧度快速飛行,同時口中發出「唧唧」、「唧唧」的叫著。主要食物來源為昆蟲,早期在農村或農田等地,常見它在牛糞旁啄食小昆蟲,因此又被稱為「牛屎鳥仔」(台語對鶺鴒類的統稱)。

灰鶺鴒在瓦磘溝的數量雖然不是很多,卻很容易發現,主因是它的警覺性高,每當有人走近,它就像哨兵一樣,迅速飛起,並「唧唧唧」的叫唱著,幾分鐘後降落繼續警戒,常常在瓦磘溝兩側邊坡及溝內的沙洲啄食小蟲。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瓦磘溝的鳥-灰鶺鴒 / 撰寫者:永和社區大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32214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撰寫者
永和社區大學
創作者
林志宏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0/02/11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