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間(約1563年)中國南方漢人及日本浪人,已悉常乘船航海到台灣從淡水海口進入台北盆地補充淡水及行商交易,1626年西班牙國進佔基隆港,1629年擴佔淡水港,1632年入主台北平原,後由荷蘭國武力取代,當時西荷軍隊,重視淡水港基隆港兩地內陸水運,可互通的基隆河船運線暢行最上游至暖暖,沿途設哨兵駐防,其年間西班牙佔領軍稱基隆河為基馬遜河,荷蘭軍在1654年所繪台灣北部地圖中,將基隆河松山下游段稱里族川,上游稱基里河。
明朝末期1662年鄭成功開台北路軍,兵臨北部驅走荷蘭軍,台北正式由華人所統治。1683年清康熙22年明鄭軍歸降清軍,清朝政府設台灣府在台南,重南輕北下,台北地區已降歸清朝政府的凱達格蘭族,各社平埔原住民數千人仍是主要人口。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