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生公園

民生公園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本資料節錄自松山社區大學編輯團隊撰寫之《松山區志》,為紀錄松山區文史發展之地方誌,其中對於松山生活景象之保存與介紹,呈現其為臺北市商業化、國際化最早的區域之樣貌。

基本資料

位置: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36巷4弄與8弄間。

隸屬單位:臺北市政府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圓山公園管理所。


發展沿革

早在民生社區成立時該區即設有二十餘個小型公園;民國五十三年(1964),又在民生東路五段36巷4弄和8弄間建立面積18,130平方公尺的中央公園,命名中央是因為該公園位於民生社區的中心,且面積最大,故叫中央公園。民國七十九年(1990)改名民生公園。


景點特色

民生公園不僅是民生社區面積與規模最大的公園,也是松山區內除了臺北市立運動場、觀山與迎風河濱公園暨民權公園外,面積最大的公園,被譽為民生社區的肺。民生公園以大理石廣場為核心,居民可以在公園騎單車、溜直排輪、練氣功、跳舞;左右區域是兒童遊樂區,設有色彩鮮豔的遊樂設施;另外兩側是涼亭和綠蔭休閒區,外圍環繞白千層,將綠意延伸到附近的街巷,幾乎每條巷弄都是綠色隧道。公園四週種植的喬木以白千層為主,靠五段36巷則種榕樹,吸引許多鳥兒在這裏棲息,不少居民則在此從事溜鳥、賞鳥等活動,進行森林浴。公園靠8弄底的區域種有印度橡膠樹,裡面設置了涼亭,供市民休憩下棋之用。公園旁有鵝卵石舖設的健康步道,可讓民眾從事腳底按摩。因環境優異,自早到晚,吸引不同年齡層的居民前往活動,甚至成為凝聚社區居民共識的地方。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民生公園 / 撰寫者:資料詮釋作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主編撰: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2144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資料詮釋作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主編撰: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