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糖廠,舊稱「卑南工場」,位於臺東廳臺東郡卑南庄(現今之臺東縣臺東市)。明治32年(1899)日人賀田金三郎向臺灣總督府申請取得花蓮港、卑南一帶的土地支配權開始拓墾事業,但因水土不服、資金政策無法有效支持下,明治43年(1910)併入由荒井泰治新成立之「臺東拓殖株式會社」;明治45年(1912)為了精簡業務內容,由「臺東拓殖株式會社」更名為「臺東拓殖製糖株式會社」,簡稱「臺東製糖」;於大正5年(1916)於卑南庄設立新式製糖工場,命名為「卑南工廠」,日日壓榨能力為350公噸。昭和18年(1943)卑南工場又被「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收購。民國34年(1945)戰後,改名「臺東糖廠」;民國46年(1957)開始附設鳳梨工廠,奠定東部鳳梨事業之基礎;民國85年(1996)因環境之變遷,臺東廠區停閉,並由臺東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為臺東縣現存最大工業遺址。而後臺東糖廠於民國93年(2004)奉總公司同意,核定發展定位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冀期逐步以結合原住民傳統工藝、創意產業與糖業文化來充分利用原有資產。民國95年(2006)又獲得文化部(前文建會)協助辦理「製糖產業文化資產再生計畫」。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