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瓦窯溝漫遊路線—雙城奇源:尋訪瓦窯溝的源頭

瓦窯溝漫遊路線—雙城奇源:尋訪瓦窯溝的源頭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瓦窯溝漫遊路線—雙城奇源:尋訪瓦窯溝的源頭

瓦磘溝是中和區、永和區地形、地質分界點,也是天然界河,它有兩個源頭,北支流(長0.9公里),地勢平坦,水流緩和,主源頭在復興商工旁;中和的南支流(又稱獅尾溝,長0.7公里),地勢較高,水流較急,源頭在尖山下。民國四、五十年代,雙和人口激增,房地產蓬勃,花園城市變水泥城市,人與溝爭地,水道被佔用或覆蓋,瓦磘溝的水源因此被截流,或變排放民生汙水的臭水溝,一場大雨,就能讓雙和淹水,就此改變了雙和最美麗藍帶的命運。


透過探查瓦磘溝、發現瓦磘溝,我們將南、北支流分成六個區段走讀導覽,這條路線可看到北支流的源頭隱藏在永和區得和里復興商工附近的民宅之間,窄小的源頭幾乎被遮蔽,沒有特別說明或指引,一般人只會以為那是一條不重要的排水溝;沿路往南走,經民族公園、嘉新橋畔、雙江口(南北支流匯流處)、祕密花園,最後穿過景平路,到位於中和區秀峰里的南支流源頭—尖山下,也是清代開鑿之永豐圳流經之處,源頭現已不見明溝,從大智街55巷東側始能看見,沿著大仁街、立人街現身。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瓦窯溝漫遊路線—雙城奇源:尋訪瓦窯溝的源頭 / 撰寫者:永和社區大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Route&id=31403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撰寫者
永和社區大學
參考資料
《漫遊雙和-走訪城市故事》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