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滷鹹菜

跟滷鹹菜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滷鹹菜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滷鹹菜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滷鹹菜有關的相片,第3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圖片拍攝時間是2017年(民國106年)。清朝道光年間,關西的老地名為「鹹菜甕」,地名由來一說是早年關西物產豐饒,取之不盡,宛如甕中取鹹菜,隨手可得,可見鹹菜與關西的關係密切,從古至今都是庶民生活中的尋常之物。

圖片一是關西鎮上老一輩居民,不只是石店子媽媽,幾乎家家戶戶每年農曆十月過後就會開始滷鹹菜(客語),客語「鹹菜甕」就是醃菜的意思,「滷」、「醬」各種蔬菜的生活技藝在客庄相當普遍,因為客家人早年自中原轉輾南遷時,為了方便攜帶及保存食物,所發展出的醃漬技藝。每年農曆10月前後採收芥菜,民間叫「大菜」,又叫「長年菜」,醃鹹菜時候,會先用鹽巴將青菜搓軟至出水,早年因為要帶小孩,不方便用手搓,都會背著小孩,用腳踩後,之後放入甕中,等待發酵出黃水叫「酸(鹹)菜」,食用通常會搭配三層肉煮湯,或是炒肉絲。

圖片二是酸菜拿去曬,曬到八分乾時,再收裝入玻璃瓶塞緊、倒放,如此可存放數月不變質,名叫「覆菜」(客家話後稱福菜,有吉祥之意),食用通常會搭配豬肚煮湯,回甘不油膩的風味。

圖片三是如果想保存更久則必須完全晒乾透,然後捲成小把,便於收藏,它叫「梅乾菜」大多實用為梅干扣肉,讓人飯一碗接著一碗。

圖片四是每年到了11月底,關西鎮公所會舉辦鹹菜甕嘉年華,讓外地遊客或是小朋友一同來踩鹹菜慶祝豐收。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石店子69有機書店
撰寫者
徐紫珉
舉行時間
農曆10月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