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自《西瀛風物》創刊號〈銀帶灰海躍浮金,卸網起網入金銀-~赤嵌村丁香漁業訪談記〉一文,拍攝船上煮丁香魚之過程。俗稱為丁香魚的「灰海荷鰮」,每年農曆三月丁香母魚會洄游到北海富含海藻、沙堀的地方產卵,農曆四月時孵化。丁香魚漁場的探尋完全靠經驗,確定方位後以「咬山辦」作為永久定位。漁法的演進則為:傳統的丁香罾和埋罾,畚箕罾、對生態傷害較大的扒網等,其中的改變是動力船的出現與逐漸提高的作業效率。一組船出海的安全、漁獲、漁具使用須仰賴一位適任的「大公」,這些皆顯示一位「大公」對於漁場的瞭解、潮汐、氣候、裝備、海洋知識的重要性。赤崁的丁香漁撈在作業過程中,男、女、老各司其職,漁撈的勞力投入、多元化、專業化對漁撈產業有正面的意義,然而也不能忽略環境保育的重要課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