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顯宮」,位於基隆和平島,於1909-1911年間(明治42-44年間),謝世族人自福建寧海奉迎於彭佳嶼,後又迎於社寮島(今和平島)。主祀伍顯大帝,同祀天上聖母及關聖帝君,下方還設有一王爺殿,原奉祀謝、池、龐三位王爺,後迎奉三十六府千歲。
位於天顯宮的王皇殿內,天花板頂繪有「活龍」,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會感覺龍頭和龍的雙眼跟著自己在轉;另外一特色為「吸金」發財金亭,金亭的設計可將金紙一張一張快速自動吸入,由國寶級大師蘇衛吉創作金亭剪翅牆面的交趾陶燒。
天顯宮中的伍顯大帝指為大大帝文殊師利菩薩、二大帝長眉尊者、三大帝韋馱菩薩、四大地華光天王、五大帝夜遊神。天顯宮現址本為一草茅小屋,信徒以和平島上漁民為主,日治時期因日本政府壓抑民間宗教,且土地被規劃為軍事用地,草茅小屋遭拆除,伍顯大帝暫供奉於民宅中,至戰後居民才又在原地重建了木造屋舍供信徒參拜,隨著時間發展,天顯宮知名度逐漸提高,信徒也日趨增加,於1984年(民國73年)完成建宇擴大興建的工程,與天后宮、社靈廟為和平島三大寺廟。
當地居民以口語化的「大帝阿公」稱呼「伍顯靈官大帝」。天顯宮位於島上俗稱「龍仔頂」的山上,能夠將港灣美景盡收眼底。每年農曆9月2日伍顯大帝千秋時會舉辦遶境活動,來自各地的信徒會來此共襄盛舉,場面相當熱鬧。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