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中元節的緣起〉

  〈基隆中元節的緣起〉,乃收錄於《滄海桑田話基隆》中,出版時間為1993年(民國82年)6月,由洪連成所著。內容為一鄉土風俗記述文章,以「基隆中元節」為主題。

 

  基隆市最具民族特色、源遠流長的歲時禮俗──中元節,出於道教,後來又為佛教所沿用,乃合而為「中元普渡」,成為道、佛之綜合,普遍之民俗節日。

 

  早期移民械鬥激烈。關於漳泉械鬥,1851年(咸豐元年)8月,漳、泉人士在魴頂之械鬥最烈,因而死者108人,誠為基隆開發史中之慘事。漳、泉相仇,糾紛常起,識者之士相約出面呼籲收集遺骸,慰安亡靈,建老大公廟,並諄諄善誘,而有「普渡」及其他眾多民間習俗、活動,以普渡賽會以代械鬥,即賽陣頭之重大民俗改革。

 

  1855年(咸豐5年),由爐主籌辦「雞籠(今之基隆)中元祭」,邀請主會、主普、主醮、主壇四大柱舉行祭典;初由碼頭元發號苦勞間(猶如今之碼頭工會)承擔,後改由慶安宮承辦至今。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洪連成,1993年6月。《滄海桑田話基隆》,頁:108。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   【參考書目】 洪連成,1993年6月。〈基隆中元節的緣起〉,洪連成,《滄海桑田話基隆》,頁:108-109。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葉文翔於2019年7月2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葉文翔(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洪連成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3/6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