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寶,於1938年(昭和13年)生於宜蘭縣羅東鎮,3歲時父親去世,家庭生活困苦,8歲進入羅東曙光國民學校就讀,在學期間看了許多大師的畫作;16歲時向張義雄學素描,熱愛畫圖。
方天寶就讀國民學校時,受藍蔭鼎使用雙手,以甘蔗屑、橘子皮作畫的影響,自小學畢業後就一直畫畫,曾在16歲時向當時素描台灣第一的張義雄學習;至17、18歲時搬至基隆,並學習國畫。因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國畫興盛,方天寶的工作才較為增加,雖然畫家的工作收入並不穩定,但方天寶並未因生活困難而放棄畫圖。
因方天寶曾學習過素描,為國畫的創作立下良好的基礎,並參考許多前輩畫家的畫法,例如李梅樹、張大千等,方天寶將他們的各種畫法記下,作為繪畫的參考,符合客戶的需求進行繪製工作。他受到藍蔭鼎及張大千影響極深,再加上張義雄的的素描基礎,使方天寶能夠融合中國國畫的畫法與西方繪畫技法,將西方的技巧用於國畫上。
方天寶善於畫老虎、寺廟磁磚壁畫、柱畫和各種流派的臨摹等等,他已繪超過十年的民俗畫,基隆相公廟、慈修宮、道祖廟等地便可看見方天寶的創作。除了基隆地區以外,中南部和宜蘭廟宇亦可見其國畫作品。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