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港西岸貨櫃碼頭

基隆港西岸貨櫃碼頭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基隆港西岸貨櫃碼頭

  「基隆港西岸貨櫃碼頭」,位於基隆市仁愛區,西岸貨櫃碼頭共有11座,包含西16到西26號碼頭,主要分布於西碼頭區第一及第二突堤及船舶修理廠以南,為全港裝卸貨量最高的區域,各座碼頭所能容納的貨櫃輪型號受到水深及空間配備的差異影響而有所不同。


  基隆港是台灣少數天然的良港,因基隆位於重要的地理位置,過去受到各國所覬覦。在1821年(道光元年)時,台灣道姚瑩便已上書建議清廷加強台灣海防,基隆港的地位漸漸受到重視。然而,直到經歷1840年(道光20年)年的鴉片戰爭及1884年(光緒10年)的中法戰爭後,由劉銘傳於1889年(光緒15年)上奏清廷,欲委請外國築港專業工程師來設計規劃基隆築港,築港計畫才真正實施,但劉銘傳的築港計畫只有完成一小段石砌碼頭。


  1895年(明治28年),由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提出建築基隆港的建議,在經歷多次的調查後,1898年(明治31年)始決定以軍港、商港並設的樣貌建造,在1899年(明治32年)開始第一期築港計畫。


  基隆築港工程共可分為5期,在工程中完成碼頭的修建、疏深水道、設置倉庫、防波堤,填海造陸、連結運河及建造漁港等;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基隆港成為攻擊目標,多項設備毀損。在1945年(民國34年)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開始進行基隆港的修復,並持續進行改建、擴建等工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基隆港西岸貨櫃碼頭 / 撰寫者:黃家怡(亞洲數位典藏)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02099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基隆市仁愛區基隆港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118716
所在地-經度
121.745193
是否開放
現況
基隆港西岸貨櫃碼頭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世一,2003年12月。《港都雞籠‧文化出港》,頁:52。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陳世一拍攝   //   【參考書目】 陳世一2003年12月。《港都雞籠‧文化出港:基隆港人文拼圖調查研究》,頁:12-47、52-53。基隆市:基隆市市立文化中心。黃家怡於2019年7月25日引述編撰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撰寫者
黃家怡(亞洲數位典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