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登記營業的進興糖果行,第一代創業的吳延陵,初期是騎腳踏車載著鐵罐,裡面裝滿糖果、餅乾,跑遍臺南市簳仔店販售做生意,採每月結一次帳;待時機成熟後,他就在緊鄰臺南水仙宮旁的民權路上開店,1974年遷至現址,1979年由第二代吳明山夫婦接棒至今(2019)。
吳延陵出身貧窮家庭,掙錢脫貧成為他的人生目標,10幾歲時,他就發現簳仔店販售糖果、餅乾只需要少許成本就能做生意,加上他觀察學校周邊的簳仔店幾乎都不缺客人上門,於是開始進行批發糖果、餅乾的生意,果真,民以食為天,他利用少許成本開啟日後開店基礎。
進興糖果行曾是臺南最大的糖果、餅乾批發商,初期客源來自高雄縣市和臺南縣市零售商家,客戶搭乘客運來到附近的西門路公車站後,徒步走來店內選購貨品,早期沒有塑膠袋的年代,客戶都是用包巾將選購物品裝妥後帶走,後來則演進到使用帆布袋。
為了答謝客戶常年的捧場,店家自製繡有「進興」商號的包巾餽贈客戶,後來,隨著店內販售品項越來越多,包巾已經裝不下,遂改為贈送帆布袋,其中不乏上游廠商贊助,故有各大廠商的廣告,送給客戶也順便宣傳。
店內至今仍保留當年的包巾、帆布袋,帆布袋上寫著五個號碼的電話,堪稱時代的見證。這幾年,有感於小朋友消費模式只有超商、大賣場,為了讓小朋友認識臺灣本土早期的傳統雜貨店/簳仔店特色,店家也開放幼兒園、安親班進行參訪跟戶外教學,拿出店內傳統秤跟電子秤做比較、用算盤跟計算機算錢以及讓小朋友認識在沒有塑膠的年代,可重複使用的帆布袋,體現出當年愛物惜物的精神。
進興糖果行全盛時期在1990年代前。1989年,荷蘭品牌量販店萬客隆在當時緊鄰臺南市東區的仁德鄉開設臺南第一家量販店,前一年的1988年,統一超商也在臺南市開始布局超商生意版圖。前者,改變過去零售商家客戶到進興採買糖果、餅乾的模式,對進興糖果行衝擊最大;而超商的崛起則是改變散客的消費行為,就近即可買到零食,不再非得去哪一家店消費不可。
不光是大環境改變,1993年海安路地下街工程開挖長達10年,聯外道路的不便,客戶更加走不進來,致使整條海安路沒落,吳明山回想,當時小孩一度可以在現今車水馬龍的民權路上打羽球,生意之慘澹可想而知。
約莫十餘年後,隨著海安商圈蓬勃發展、2004年海安藝術街崛起,越來越多觀光客走進來,緊鄰海安商圈的進興糖果行也受到關注,生意逐漸好轉。
近10年來,客源雖無虞,但傳統餅乾、糖果貨源卻面臨可能中斷的危機,因上游廠商也面臨傳承難題,無人傳承就得熄燈,吳明山夫婦對於老店抱持「做到不能做為止」,至於是否傳承下去?則不強求。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