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興榻榻米由第一代李金水於1947年創立。受日本教育的李金水,16歲即跟著一位日本師傅學習製作榻榻米,經過日本殖民的臺灣,受到日本文化影響,加上日本人習慣使用榻榻米,榻榻米需求量大,全盛時期,臺南就有4、50家榻榻米店,李金水在磨練3年6個月後出師(學成)。
榻榻米在日治時期原本是有錢人才買得起的奢侈品,日式老建築一般都會有一間和室,和室也都會擺上一疊榻榻米,公家單位與公家宿舍、糖廠、農改場、嘉南大圳等機關都鋪設有榻榻米;在日本推廣榻榻米的草蓆文化之下,一般住家也習慣將榻榻米當作休息床鋪。
榻榻米的榮景在臺灣十大建設、經濟起飛後,被彈簧床取代,市場逐漸萎縮凋零,如今,全臺灣只剩10幾家榻榻米店家,臺南目前(2019)也僅餘2家。
李金水一路從16歲做到92歲,76年歲月與榻榻米為伴,他靠著榻榻米拉拔4個小孩都讀到大學,惟第二代事業發展有成,無意願繼承需付出勞力與體力的老店,直到2008年,1988年出生的孫子李宗勳返家,從零開始學習榻榻米技藝。
李宗勳雖自兒時即看著祖父每天忙著手工製作榻榻米,但對於這個老行業與技藝其實無感,也不曾想過有朝一日會繼承。退伍後,跟在祖父身邊學習,祖父日復一日身體力行,他深刻感悟祖父憑藉這雙手,長年蹲在地上製作榻榻米的箇中甘苦,遂決定扛下這個重擔。
榻榻米在臺灣是小眾市場,李宗勳目前與胞兄一起在祖父傳承下來的老店,接單生產,他雖未改變祖父的技藝與手法,但引進機器、設備,提供客製化服務。過去,榻榻米形狀較為制式單一,現在客人會依室內陳設角度及不同情況,要求造型各異的榻榻米,泉興都能承接製作。
臺灣榻榻米目前多進口越南、寮國、緬甸等國種植的藺草當原料,主要材質也分成天然、塑膠跟紙,耐久度、保養功夫不盡相同,泉興榻榻米在七年級生的領航下,多了李金水那一代老師傅不會去論述的榻榻米原理、知識。李家人將泉興榻榻米視為志業,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臺灣製作榻榻米的品質跟60年前一樣好。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