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軒印鋪」家傳四代,傳承手工刻印技藝也傳承一份情感,屬於游家人的刻印故事,走過百年,依然屹立。
第一代創始人游微於清末任教私塾,當時識字者少,印章不普及,以蓋手印、指紋當印記居多,游微因識字,遂幫人刻印信封上的印記、紅龜粿模、商行圖記等圖樣,這門生意做久了,順理成章於1896年開設河洛軒印舖。
河洛軒,取自「周易」中「河出圖,洛出書」之意,圖為繪畫、書為文字,刻印意象集結二者,代表一門技藝。
第二代游振聰繼承父親手藝,當時日本人引進印章,游振聰更是第一位赴日學習鑄印技術的臺灣人,將印章事業推上高峰。當時,刻一顆印章可以吃三餐,可見印章之價值;店裡全盛時期,甚至雇用十幾位師傅以應付生意,當時引進的半手工車機器刻印更傳承至今。
傳到第三代游智弘,刻印章已十分普及,臺南甚至成立刻印工會。隨著刻印普及,鑰匙店、鎖店也兼營印章刻印,生意被分食。河洛軒在這三代間,輾轉遷徙18次,早年,刻印章只需一張桌子,依附在文具行、藥行、理髮店等,3、40年前才落腳開山路,2坪店面撐起一個家,現由第四代游士民、游惠茹姊弟經營。
游惠茹從小在父親身旁耳濡目染,雖無意接手卻不捨家傳刻印大業恐在自己手上中斷;游士民則在父逝後,捨棄工作返家,扛起家業,收入雖不比在外打拚來得好,但每每抬頭仰望祖父親手刻的「河洛軒」,猶如千斤萬擔。
姊弟生長在電腦世代,明知電腦刻印快速便捷,卻始終堅持一筆一畫用毛筆寫版,再上機器刻印,每顆印章都獨一無二;另也提供客製化印章服務,玉石、石頭等印材都可刻印,在不同材質上看到刻印的獨特魅力,也讓刻印成為一門藝術。
近年雷射雕刻崛起,不少年輕人選擇雷射雕刻印章,然,潮流不敵手工刻印雋永且耐用,及忌諱印章壞的人也不少,故仍有不少人至傳統印鋪刻印;傳統老店固守的價值,藏在細節裡。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