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天公生

天公生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糖塔」是祭祀用的供品之一,主要用於天公生、神明誕辰與嫁娶、開市等,也用以祝壽。較普遍的是「塔」的造型,亦有作成龍鳳造型,稱為「龍鳳塔」。祭拜數量皆為單數,以三座、五座為多,稱為「三秀(壽)」、「五秀(壽)」。祭拜天公之糖塔用「九層塔」造型,九層塔有「登高上天」之意,象徵虔敬之意上達天聽;而糖表示甘甜,則有祝福之意。糖塔通常為粉紅色,若為純白砂糖原色,通常會在塔頂點上小小紅色,避忌全白。糖塔是可食之甜品,祭拜後可移置於神壇上作裝飾,一年不壞;或由信眾請回家直接食用、泡茶,或煮成糖水飲用,有得庇佑、保平安之用意。糖塔製作為傳統糖藝(如畫糖、吹糖)之一,主要有煮糖、注糖、脫模三階段。「糖塔模」為多塊木雕模板組合而成,傳統有九層塔、鴛鴦水鴨、龍鳳等造型。製作糖塔時,先在開水中熬糖成漿,並可加入色料拌煮均勻,再將滾燙的糖漿注滿模具,並搖動模具使糖漿均勻,待模具四周的糖漿稍微冷卻成形後,將中間內部尚末凝結部份倒出,使之成為空心狀態,即可進行脫模,成為中空的糖塔,造型美麗,顏色柔和,令人發思古之幽情。其中煮糖階段,所熬糖漿之濃度不易掌握,需有豐富經驗及細心態度才能分辨,這也是糖塔手藝可貴之處。以前飲食不便,糖塔是難得的糖食,現代則糖食種類繁多,民家拜天公或多簡化儀式,以糖果取代糖塔,糖塔的美麗身影只能在寺廟尋覓了。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創作者
台灣節慶之美 謝宗榮.李燦郎
全集/系列名
臺灣節慶之美專題網站
相關地點
不詳
地點名稱
國立歷史博物館
緯度
25.0316
經度
121.512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