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舊來發餅舖

跟舊來發餅舖有關的相片,共6張
跟舊來發餅舖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舊來發餅舖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舊來發餅舖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舊來發餅舖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舊來發餅舖有關的相片,第5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清光緒年間,舊來發餅舖先祖何士銓於臺南府城水仔尾(今自強街)開基天后宮旁掛起何家的第一塊招牌「生春糖舖」,販賣糖果餅乾。生春糖舖因地近舊時德慶溪出海口,往來商旅絡繹,加上是出入小北門的必經之路,人潮匯聚,糖舖生意漸興,傳到第二代何秋水之手時,開始專製糕餅,並改店號為「來發餅舖」,逐漸成為府城知名餅店。可惜至第三代何耀木接手時,因時逢二戰爆發,為躲避空襲,餅舖一度暫停營業,直到戰後再啟餅爐時,「來發」商號已被其他業者所用,遂將店名命為「舊來發」,自此名聲響亮。目前由第四代何錫銘接掌,第五代何玟慧、何玟儀協助並傳續製餅技藝。
自創立起即與開基天后宮比鄰而居,舊來發與在地信仰緊緊相依,專門承製各項祭祀與廟會慶典糕餅,主攻廟宇市場,更以祭祀糕點撐起專屬自己的一片天,至今府城許多知名宮廟都是舊來發的客戶。隨著時代演進,為應網路與宅配行銷通路崛起,近年來也開始宅配服務,不過,舊來發仍喜歡親自送貨,希望傳遞臺南濃厚的人情味。
至今傳承數代仍秉持「祖傳配方不可改」,且堅持所有糕餅皆以接單訂製、手作完成,完全不假手機器,使得舊來發的糕餅非但沒有因時代變遷而走味,反而多了份讓人魂牽夢縈的滋味。而除了製作糕餅外,近年,舊來發更致力推廣糕餅文化,同時積極配合相關文化活動,老店的精神,不僅在傳遞美味,同時也讓糕餅的文化內涵能代代相傳。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舊來發餅舖 / 撰寫者:張耘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9818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北區自強街15號
可容納人數
10-15人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99977
所在地-經度
120.202198
是否開放
開放時間說明
週一至週日
電話
06-225-8663
現況
正常營業,傳承至第五代
資料來源
2018張耘書《臺南府城餅舖誌》,臺南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時間分期
清光緒年間
交通方式
機車、汽車、公車、步行
撰寫者
張耘書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