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草嶺古道

跟草嶺古道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草嶺古道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草嶺古道全長8.5公里,為聯繫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及宜蘭縣頭城鎮大里的山徑。清代,這條路為聯繫淡水廳與噶瑪蘭廳的官道,往來臺北及宜蘭的官員、民眾都需在此行走,進入蘭陽平原。因此古道沿線上留下不少清代遺留下來的文化陳跡,有過去供行旅休息的客棧遺址,有保護行旅平安的天公廟、土地公廟,還有官員劉明燈提字的虎字碑及雄鎮蠻煙碑,都見證著這條山徑過往的繁華歲月。

步行草嶺古道至蘭陽平原為清代往來臺北及宜蘭的陸路交通主要路線,這種交通型態至日治時期有了重大的改變。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將現代化的交通建設引入宜蘭,1917(大正6)年宜蘭線鐵路開始動工,1924(大正13)年草嶺隧道貫通,使八堵到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全線通車,宜蘭到臺北不需再走過漫長的山徑,只需一天就可往來,進入便捷的鐵路運輸時期。

2006年6月16日,雪山隧道貫通,國道5號蔣渭水高速公路通車。這為宜蘭的交通發展帶入了另一個新的時期,宜蘭有了第一條聯外高速公路,往來宜蘭與臺北的時間比火車縮短不少,在不塞車的情況下,約一個小時就能從宜蘭到臺北。

在宜蘭的交通史上,草嶺古道佔有重要的奠基地位,是清代往來宜蘭與臺北的交通要道。隨著時代的轉變,草嶺古道的功能也從交通要道轉型成為東北角重要的觀光資源,豐富的人文史蹟,壯闊的山海景色,以及每到秋冬之季漫山遍野的芒花,都吸引著不少觀光客前來,為宜蘭及新北市寶貴的資產。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草嶺古道 / 撰寫者:陳宜伶、王菀玲 、曾昶尊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Route&id=29579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陳宜伶、王菀玲 、曾昶尊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