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河截彎取直

基隆河截彎取直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現在的松山區從地理位置來說,位於基隆河下游的南側的一個重要河港。從地形來說,它是基隆河流域,經過汐止、南港的丘陵地帶之後,進入平原地區的門戶之地。基隆河從今天的松山慈祐宮一帶開始呈現河川進入平原之後常見的曲流地形。南岸就是「錫口街」,形成港市。進入臺北盆地之後,基隆河河道在洪水平原上自由擺動下擺動幅度很大,因此曲流地形十分發達。松山區的歷史發展就從這裡展開。就因為曲流擺盪幅度很大,使得主河道數度逼近北邊的丘陵,並使得主河道排洪速度緩慢,兩岸容易在大雨時發生水患,而有後來的兩次「截彎取直」的工程。截彎取直的計畫把基隆河流經臺北內湖、松山、南港幾處的大型河彎取直。原本大量的堤外氾濫區成為珍貴的住工商用地。包括數十公頃之廣的上塔悠、下塔悠等地。無數的鷺科、秧雞科…鳥類的棲地被破壞。如今兩岸高聳的河堤,以及「截彎取直」的工程,已大幅改造了河流地形景觀。在松山這一邊,舉目所看到的景觀是堤防加上老舊的樓房,反觀劃歸內湖的金泰里,由於內湖科學園區的成立,新式的樓房林立。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資料作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 (編撰計畫主持: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地圖建置:臺北市立大學王明志教授、林建呈博士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