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饒河街觀光夜市

饒河街觀光夜市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饒河街後來雖然沒落,但是民國七十六年(1987)規劃成為觀光夜市後再次熱鬧,西起八德路四段和撫遠街叉口,東至八德路四段慈祐宮止,全長為6百公尺,為臺北市第二條觀光夜市。饒河夜市入夜後經常人潮洶湧,遊客絡繹不絕,是本市最具特色的觀光夜巿。一來到夜市入入口處,便可看到矗立著滿綴燈飾,金碧輝煌的古式牌樓,牌樓下則設置了象徵夜市吉祥物的貓頭鷹銅像,因貓頭鷹為夜行動物,與本夜市攤販日息而作有著相同意義。民國九十一年(2002)臺北市政府在饒河街入口設置花崗岩地坪、紅木座椅、景觀燈、景觀標誌,以強化夜市的觀光功能。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饒河街觀光夜市 / 撰寫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編撰計畫主持: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9116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編撰計畫主持: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